2021年第16期丨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简报

乡村网简报.jpg

要    目

省内经验

●佛山市南海区探索“细胞培育计划”化解基层矛盾

●河源市建立“亮灯”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广东银保监局发动金融“主力军”力量瞄靶美丽乡村建设

他山之石

●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工商银行在天津市探索农村污水管治新模式

省内经验

佛山市南海区探索“细胞培育计划”化解基层矛盾

为快速有效化解农村基层组织换届后矛盾,佛山市南海区以丹灶联安片区为试点,实施“联安矛盾纠纷化解细胞培育计划”,即由村民小组(自然村)作为现有调解体系中的最小构成,以细胞分裂的方式,通过区镇两级专业化调解力量对换届后的村民小组(自然村)经济社社长进行系统技能培训,引导其再发展培育村民小组内的村代表、乡贤等调解力量,人民调解力量提前介入化解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的矛盾纠纷,有效降低农村矛盾纠纷的激化,从而达到群众自治、矛盾化解在原地的目标。该计划推行以来,群众维权方式转变明显,联安片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0%。其主要做法:

一是全域动员,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该区组织、司法、农业农村等部门统一部署,制定培育计划和目标,首先对联安片区100多名经济社社长及村代表召开动员大会,将培育目标和培育方式制度化、规范化。各部门按照自身职能,对各经济社社长定期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和考核,确保基层人民调解力量政治定位准确,人民调解工作规范。

二是全面培育,快速成长进入角色。根据片区的矛盾特点和新上任社长的能力素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目标,对经济社社长开展专业调解知识培训,如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关系、经济纠纷等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由专业心理导师向经济社社长传授心理知识和谈判技巧,增强其调解能力与管理能力。同时,在联安片区专设一个专家库,邀请了具有丰富人民调解经验的调解员、法官、公证员、律师、心理师等加入,为社长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时提供专业处理意见或应邀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三是细胞分裂,带动群众参与调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社长在本辖区内有针对性地培育发掘思想积极、工作主动、品行端正、立场坚定的村代表、乡贤成为本村民小组的调解队伍人选,并且通过考核合格后颁发调解员证,实现辖区群防群治队伍全覆盖,发挥居民群众发现、化解矛盾纠纷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营造“人人参与防范,共同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

四是网格排查,形成早防早治机制。经济社社长通过熟人社区,对本辖区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风险排查走访,落实网格化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并及时将矛盾纠纷向村居或有关部门报送,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佛山市委农办提供材料)

河源市建立“亮灯”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近年来,河源市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灯”管理机制,对各级各相关部门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分类评定,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进一步强化压力传导。自“亮灯”管理机制实行以来,已分两批次对18个乡镇亮“红灯”、51个乡镇亮“黄灯”,倒逼责任单位狠抓落实、整改提升。其主要做法:

一是分类明确标准。该市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牵头部门及县区、乡镇党委、政府纳入“亮灯”管理范围,并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实行差异化管理。对市牵头部门主要考察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工作推动、工作成效等四方面情况,对县区主要考察《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考核清单》任务完成情况,对乡镇主要考察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知晓度和满意度、日常明查暗访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等五方面情况。

二是分步检查评定。该市规定从2020年至2022年,每季度根据“亮灯”管理内容开展检查,在市牵头部门和县区、乡镇自评的基础上,由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核查,评定结果报市委、市政府后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评定结果主要由自评、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核查和第三方评估三部分组成,对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亮“绿灯”,对工作不实、进度较慢的亮“黄灯”,对工作严重滞后、未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亮“红灯”。今年7月12日,该市第二次对工作滞后的10个乡镇亮“红灯”,20个乡镇亮“黄灯”,并在全市通报“亮灯”结果。

三是分级落实奖惩。强化结果运用,将“亮灯”结果作为各级各相关单位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亮“绿灯”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在年度考核中适度奖励;对亮“黄灯”的单位,由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进行提醒;对亮“红灯”的单位,责令其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说明;对一年内2次以上亮“红灯”的单位,由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对其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河源市委农办提供材料)

广东银保监局发动金融“主力军”力量瞄靶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指导辖内(不含深圳,下同)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扩大银行信贷支持、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帮助当地居民改善农房风貌,推进绿色农业农村发展,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其主要做法:

一是聚焦污染治理。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发挥“农”字头银行的“领头雁”作用,支持推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发放相关贷款余额总计超240亿元。如农发行韶关分行对该市5个县(区)的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PPP项目授信金额总计21.88亿元,支持可铺设管网达250余万米,解决了290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排放难题;对乳源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授信金额总计12亿元,助力多个自然村由“脏乱差”变为“规整美”,目前共有32个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庄标准。

二是着力基础建设。大力支持全省农村道路、农村供水保障、农村电网、农田水利、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6月末,辖内银行机构总计向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发放贷款余额2401.94亿元,同比增长13.65%。同时,重点支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英德连樟样板试验区建设,截至2021年7月末,农发行清远分行向英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投放贷款资金总计4500万元,清远英德农商行向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民委员会授信1亿元,人保财险清远分公司向连樟村共40户村民提供“衣食住行教”扶贫保险风险保障992万元。

三是助力农房修缮。积极主动与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基层村集体组织对接,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授信调查,以整村授信、基层授信协议、农作物种植收入为授信基础,推出“美丽乡村风貌贷”“村居贷”“荔乡风貌贷”等多款纯信用、利率低的专项信贷产品,满足村民自建和装修房屋的资金需求。高州地区银行机构探索将荔枝产业发展和农房风貌提升有机结合,根据元坝村村民种植荔枝收入进行授信,截至2021年7月末累计发放742万元信贷资金,支持41户元坝村村民进行农房风貌改善。

四是推进绿色发展。广东银行保险机构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助力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建设。截至2021年6月末,辖内主要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绿色信贷余额超9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8%。

五是发展美丽经济。积极挖掘美丽乡村新价值新功能,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潮州地区银行机构为狮峰村“一湖一轴多节点”(即白鹭湖、主村道中心轴、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放贷款资金1300万元,将狮峰山和白鹭湖等自然资源开发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狮峰村也从省定贫困村蝶变为年观光游客超30万人次的省级文化旅游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和广东省旅游精品线路。(广东银保监局提供材料)

他山之石

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成都市积极开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建立法治支撑、制度保障、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和资源下沉的村(社区)党组织治理保障机制,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取得成效。其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党委统揽高效协同的组织领导体系。创新党委领导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在市县两级党委独立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由同级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主任,履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督导落实”职能。构建党委领导双线融合治理体系,着力推动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衔接融合,形成“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协同机制。优化党委领导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开展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在原调减的基础上,乡镇(街道)、村(社区)再分别调减30.4%、30.3%;优化调整职能,建立产业功能区主责产业发展、街道主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负责综合保障和执法监管、村(社区)开展组织动员和便民服务的职责分工体系。

二是构建系统完备支撑有力的政策制度体系。完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出台“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文件、6个重点领域改革文件和系列实施细则,颁布全国首部《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强化基层服务资金保障,健全保障与激励双轨并行的城乡社区专项经费制度,每年为村(社区)拨付保障资金和激励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组建社区基金会9家,引导村(社区)培育公益微基金743支。建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实施“头雁孵化工程”;创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制度、职业资格补贴制度和基层党建指导员制度,创办了13所基层治理院校,系统构建多层次基层队伍和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三是构建需求导向精准精细的服务供给体系。推动服务载体体系化打造,构建社区服务综合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小区党群服务站三级社区服务载体,打造“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亲民空间。推动服务内容项目化供给,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完成医疗等8大类18项2818个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服务方式专业化运营,鼓励村(社区)综合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空间,通过领办社区社会企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品牌社工机构等方式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四是构建一核引领多元协同的基层动员体系。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广泛共识,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提能力,凝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力量。强化组织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健全市、区(市)县、镇街、村(社区)、小区五级党组织纵向联动体系。强化机制引领激发共建活力,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工商银行在天津市探索农村污水管治新模式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筹集难、设施长效运维难等困难问题,工商银行在天津市武清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该项目目前初显成效,累计铺设管网1800公里,新建村级污水处理站282座,日均处理水量2万余吨,武清区301个村庄的污水处理和供水节水难题全部解决。其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银政企合作,保障建设资金。由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授权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为项目实施机构,天津某投资公司为政府方出资代表。政府方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确定两家公司为项目社会资本方。政府、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3.19亿元,工商银行提供贷款12.74亿元,以项目建成后代运营收入以及政府支付服务费作为还款来源。

二是延长融资期限,缓解还款压力。在项目运营上,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与社会资本方签订项目合同,明确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责任,特许经营期限15年,包括建设期2年,经营期13年。特许经营期满后,社会资本方无偿将项目资产移交给天津市武清区政府制定单位。该项目运营支出列入跨年度财政预算,保障费用及时支付。工商银行为项目匹配发放15年的长期限融资,缓解项目还款压力。

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倒逼优化设计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武清区政府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向指定政策、规划统筹、服务监管的角色转变,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还极大提高了资源使用效能和建设运营效率。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完成后,继续开展为期13年的运营维护工作,倒逼企业优化设计工艺和施工方案,避免建设运营两张皮、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难以长效运营的问题。

乡村网简报.jpg

扫一扫
快速分享至微信